望都县教育和体育局
2025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公告
01.招生对象
小学一年级:年满6周岁(2019年8月31日前出生,含8月31日)未入学的望都县户籍适龄儿童、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望都县外户籍适龄儿童)。
初中七年级:应届小学六年级毕业生,包括望都县户籍和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望都县外户籍适龄儿童少年)。
02.招生原则
(一)严格落实免试入学。县域内所有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均须遵守免试入学规定,不得通过笔试、面试、学科测试、竞赛获奖打分等任何形式选拔生源或筛选学生。
(二)合理制定片区班额。以“相对就近”为基础,结合县域内学校分布、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及分布、交通状况等因素,精准划定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片区。确保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实现“应入尽入”。合理统筹学位资源,严格控制班额,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继续实施公民同招。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统一报名时间、同步开展录取、同时办理学籍注册。民办学校招生范围限于本县行政区域内,不得跨县域招生,确保招生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03.相关政策
1.进城务工人员(非望都县户籍)随迁子女,坚持义务教育安置“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原则,统筹安排相对就近入学,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统筹安排到指定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2.对于符合义务教育入学优待政策的烈士、现役军人、公安英烈、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等子女需入学的,由相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县教体局将根据国家、省相关政策统筹安排。
3.多孩家庭适龄儿童实行“多孩同校、长幼随学”政策。网上报名时间为2025年8月12日9:00至8月14日18:00(正常进行网上报名)。8月15日8:00,需前往大孩就读学校进行资料审核,需携带户口本及大孩儿信息。此类儿童的入学安排,将在保障片内生入学后,若学校仍有空余学位,再进行统筹安排。
招生政策咨询电话详见小学片区划分表。
04.招生办法
(一)小学
农村小学:
各乡镇所属小学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招生方案并组织实施,招生范围限定在本乡镇内,严禁跨区域招生,招生方案报教体局备案。
城区小学:
1.户籍在城区小学片区的常住居民子女,并确实在其居住;户籍迁入时间截止到2025年7月31日。
2.户籍在望都县并在城区有住房和房产证,且房产证户主与学生系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关系,并确实在其居住;户籍在望都县有住房(含公租房)但暂无房产证,且房产户主与学生系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关系,须出示购房合同、协议或银行贷款合同等证明材料,并确实在其居住。若片区内学位数量小于该区内适龄儿童数量,按照户籍及实际居住年限进行统筹安排入学。
3.非望都县户籍在城区有住房家庭的适龄儿童,按照相对就近入学方式,统筹安排入学,到指定小学就读。
4.片区划分
教体局公布各学校的相关招生片区如下,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公布具体的相关招生片区(包括小区名称),报教体局备案。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as.tongchengxian.cn/file/upload/202508/19/101556152.jpg" />
具体详见各学校公众号招生公告。
(二)初中
1.户籍在望都县并在城区有住房和房产证,且房产证户主与学生系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关系,并确实在其居住;户籍在望都县有住房(含公租房)但暂无房产证,且房产户主与学生系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关系,须出示购房合同、协议或银行贷款合同等证明材料,并确实在其居住。
2.非望都县户籍在城区有住房家庭的适龄少年,根据学位情况,按照相对就近入学方式,统筹安排入学,到指定初中就读。
3.教体局公布各学校的相关招生片区如下,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公布具体的相关招生片区(包括小区名称),报教体局备案。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as.tongchengxian.cn/file/upload/202508/19/101556252.jpg" />
具体详见各学校公众号招生公告。
05.时间安排
1.网上报名:2025年8月12日9:00至8月14日18:00。
请各位家长务必严格遵守报名时间,按时为适龄儿童完成网上报名。无故未在规定时间内报名的,影响适龄儿童正常入学,由此产生的后果由家长自行承担。
2.资料审核:2025年8月12日9:00至8月20日17:00。
通过学校初审、数据比对和县级监管等环节确定各学校预录取名单。
3.通知发放:各学校按照审核情况自定。
4.报到入学:全县“阳光分班”后,凭入学通知书(打印或手机截屏)到学校报到入学。
06.报名流程
(一)基本要求
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微信关注“望都县教育和体育局”公众号,阅读了解《望都县教育和体育局2025年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公告》《保定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使用手册及操作视频》。
方式一:手机下载“惠保定”APP,用户注册、登录后,在首页通过弹窗或轮播区域进入“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窗口。
方式二:通过微信搜索“惠保定”小程序或通过望都县教育和体育局微信公众号跳转到“惠保定”小程序,用户注册、登录后,点击“义务教育入学”进入报名窗口。
请按照系统提示填写文字信息和上传原件相关照片,上传复印件照片报名无效!
符合军人子女等教育优待政策的适龄儿童少年点击“优抚报名”按钮--填写基础信息(需提前备案才能报名,填报要和教体局备案保持一致)一点击“提交报名信息”按钮,完成报名。咨询电话:0312-7829227。
(二)资料上传(小学)
第一入口:以城区学校片区范围内的户籍报名。
资料:1.户口本(学生信息页、户口本首页、户主信息页)。2.适龄儿童出生医学证明。
填报注意事项:
1.监护人信息可以只填一位。
2.居住信息忽略不填。
第二入口:以城区自有住房在城区入学。
资料:1.户口本(学生信息页、户口本首页、户主信息页)。2.适龄儿童出生医学证明。3.监护人房产信息。4.房产信息其他证明材料(各类票据分类进行拍照上传,具体上传内容请看各学校招生公告)。
填报注意事项:监护人信息可以只填一位。
第三入口:随迁子女。(非望都县户籍在我县城区务工)
资料:1.户口本(学生信息页、户口本首页、户主信息页)。2.适龄儿童出生医学证明。3.营业执照或用人单位劳务合同、租房信息等。4.半年以上工资流水。
填报注意事项:监护人信息可以只填一位。
(三)资料上传(初中)
住宿生从第一入口进入。
资料:户口本(学生信息页、户口本首页、户主信息页)。
填报注意事项:1.监护人信息可以只填一位。2.居住信息忽略不填。
走读生按照家庭属性分别选择对应入口报名。
第一入口:以城区学校片区范围内的户籍报名。
资料:户口本(学生信息页、户口本首页、户主信息页)。
填报注意事项:
1.监护人信息可以只填一位。2.居住信息忽略不填。
第二入口:以城区自有住房在城区入学。
资料:1.户口本(学生信息页、户口本首页、户主信息页)。2.监护人房产信息。3.房产信息其他证明材料(各类票据分类进行拍照上传,具体上传内容请看各学校招生公告)。
填报注意事项:监护人信息可以只填一位。
第三入口:随迁子女。(非望都县户籍在我县城区务工)
资料:1.户口本(学生信息页、户口本首页、户主信息页)。2.营业执照或用人单位劳务合同、租房信息等。3.半年以上工资流水。
填报注意事项:监护人信息可以只填一位。
(三)信息修改
在报名时间结束前可修改报名信息。“小区”、“报名学校”修改:1.点击“查看进度”取消报名。2.点击“修改”,进行小区、填报学校修改,修改完毕后重新报名。
“家庭属性”(报名入口进错)、“学生户口信息”修改:1.进入“报名入口”,删除学生信息。2.重新报名。
(四)资料审核
报名结束后,相关学校会对所提交信息及资料进行严格审核。若上传信息有误、照片不清楚或其他原因,工作人员会说明并驳回,请按照说明及时上传信息进行重新审核。
(五)审核结果
录取结束后,录取结果会在报名端同步显示。
填报说明:保定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使用手册.doc
特别提醒
(一)政策咨询与防骗提醒
各学校须公布咨询电话,做好招生政策解释;乡镇总校要加强辖区内学校招生监督与指导。家长须严格按照县教体局和学校发布的政策执行,有问题及时咨询,切勿相信中介或个人的入学承诺,谨防诈骗。
(二)材料真实性与违规处理
每名适龄儿童少年提供的入学报名材料必须真实有效,若发现以虚假资料(假户口本、假房产证等)报名的,将列入招生黑名单,取消入学资格,回户籍地学校就读。相关部门及房企、中介等不得出具虚假证明,违者将严肃追责,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司法机关。
(三)招生规范与学籍管理
各小学要严控入学年龄,仅招收2019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出生的适龄儿童,不得违规招收。各学校须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按要求招生,不得招收片外生及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认真审验报名材料,所招学生全部通过招生平台录取,并依据录取名单注册学籍,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或违规转学的学生办理学籍转接手续。
(四)审核监督与举报机制
保定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信息化、网络化。通过区域内户籍、房产等入学相关信息共享,城区中小学将严格审核入学资格。教体局将协同公安、住建等部门在报名、入学前及建学籍时进行多次联合审查,全面核验户籍、住房等资料,严厉打击造假行为。整个招生过程接受社会各界全程监督,健全违规招生查处和责任追究制度,畅通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凡违反招生工作纪律的,一经查实,依纪依法严肃查处;若发现“中间人”以帮助入学为由收取“好处费”等扰乱招生秩序的行为,欢迎家长和群众向县教体局等部门举报,共同维护教育公平。
举报电话:0312-7829227、0312-7829206。
点击进入报名小程序:惠保定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