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静)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025年8月11日,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北寺塔社区联合区人社、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残协、巾帼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网格员、退役军人志愿者、帮办代队伍、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宋锦珍珠扇 体验东方美学”主题活动,通过非遗技艺与现代美学的融合,让青少年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蝉鸣声声中,社区活动室内孩子们屏息凝神,构思属于自己的扇面蓝图,指尖轻拈一粒珍珠,小心地将其镶嵌于流光溢彩的宋锦扇面之上,指尖轻抚间,悄然推开了一扇通往东西方文明互鉴的大门。
活动现场,志愿者老师详细讲解了宋锦的历史、珍珠扇制作工艺,随后,孩子们将宋锦布料平铺,用铅笔沿着边缘轻描轮廓,再用剪刀精准裁剪,胶水在扇骨竹面上薄涂,用手小心的将宋锦从中心向四周抚平褶皱,确保传统云纹图案完整展现。制作环节充满巧思:有的精心搭配珍珠,让珍珠与宋锦的纹样相得益彰,有的则在扇柄处垂坠出流苏效果,有的采用整体构思的办法,将珍珠摆放在自己想装饰的位置。
十岁的小夏姑娘眼神专注,巧妙组合大小不一的珍珠,在深蓝锦缎上勾勒出一条灵动的锦鲤:“鱼象征‘有余’,是中国人的美好传统意向,我想让它在扇面上游起来!” 一把把精美的扇子在巧手翻飞,每一颗被精心定位的珍珠点缀其间,都成为少年们心中理念的表达,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化载体。
我们的扇子,扇面上疏落有致,好像更着重表达珍珠和宋锦一起讲故事,珍珠是点睛之笔,是东方韵味的典型呈现。活动中,孩子们惊讶于一个事实:18世纪欧洲“中国风”狂热时期,东方扇子曾是法国贵族竞逐的顶级奢侈品,年进口量曾高达百万把。
整个过程孩子们从倾听到实践,从生疏到专注,每幅扇子不仅是青少年们创意与汗水的结晶,更是青少年们对非遗文化的独特理解,对传统文化热爱与传承的美好见证。
退役军人志愿者张师傅表示:“我这个人平时性子比较急,今天的技艺手工活动需要慢功夫,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创作,对我的脾气性格也是一个锻炼磨合。”
“这样的活动使得我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来,能和孩子一起亲手制作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样的体验既新鲜又有意义。”肢体活动不便的残疾人王女士说道。
社区副书记程雅婷表示:“扇子从纳凉工具到文化载体,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后续社区将继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此次活动,在北寺塔社区这一方小小天地,青少年以宋锦为纸,珍珠为墨,通创作珍珠扇,互动交融,不仅体悟了传统工艺承载的智慧,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心中播下一颗热爱传统文化、守护历史传承的种子。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as.tongchengxian.cn/file/upload/202508/19/101637602.jpg"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as.tongchengxian.cn/file/upload/202508/19/101637792.jpg"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as.tongchengxian.cn/file/upload/202508/19/10163819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