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廊道疏通了城市,也带火了夜市
涞源沙河大街民生蜕变记
□保定日报记者 周亚梅 金丽
“以前一下大雨,沙河大街就成了‘河道’,我们摊主损失惨重,夏天生意也格外冷清。现在好了,新修的排水管网经受住了考验,7月25日那场暴雨,雨点打得人睁不开眼,可沙河大街稳稳当当!”8月5日,在涞源县城沙河大街夜市经营小吃摊的杨天宇,作为老街蜕变的亲历者,感慨万分。
“遇雨成河、内涝成灾”曾是沙河大街面临的窘境。“涞源县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沙河大街恰处城区最低洼处。过去,城区近九成的雨水汇集于此涌向拒马河,导致积水深重,车辆寸步难行,小汽车、电动车被冲走的情况时有发生,内涝问题积弊已久。”涞源县住建局工作人员庞文生介绍。
转变源自该县实施的两项民生工程。为根治城市“顽疾”,涞源县委、县政府深入调研,广纳群智,于2022年5月启动沙河大街管廊和城区管网建设项目——在沙河大街地下,构筑起一条长1365米、高3.6米、宽5.3米,可容卡车通行的大型地下排水廊道。同时,在城区北部的朝阳路、富强路、开源路,科学铺设总长5621米的雨水收集管网,自北向南、由高到低形成三道梯级截流防线,有效分减、导排路面雨水。此举,再配合西部广昌大街综合管廊的建设,成功构筑起阻挡北、西方向雨水侵入城区的屏障,实现城区绝大部分雨水由“地上漫流”向“地下畅排”的根本转变。
据了解,项目在2023年汛期主体结构完工时便初显成效,主城区首次实现汛期无内涝,终结“洪水穿城”“县城看海”的历史。
“两大项目于去年10月底全面竣工投用,项目坚持‘一体规划、同步建设、综合使用’原则,统筹考虑行洪安全、管线入廊和城市面貌提升。”庞文生介绍,“效益是多维的,不仅显著改善人居环境,减少水体污染,保护地下水水质,更提升城区道路形象,优化居民出行条件,为涞源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围绕建设“韧性、安全、有品质”的旅游城市目标,涞源县正大手笔推进总投资36.4亿元的27个城市更新项目。为让游客深度体验“21℃涞源之夏”的魅力,该县秉持“景城融合、主客共享、提振消费”理念,精心打造文旅盛宴。如今,沙河大街夜市烟火气十足,涞源湖公园上演为期两个月的暑期嘉年华——极光舞蹈、古风歌曲湖上巡演、非遗打铁花、惊险水上飞人、绚丽火凤凰等节目轮番登场,每晚吸引逾5000名群众和游客驻足观赏。
“今年夏天可忙坏了!”杨天宇言语间充满自豪,“沙河大街夜市天天热闹到凌晨,北京、天津、石家庄的游客都成了我的顾客。我爱人在涞源湖的美食摊,生意一样红火!”
从昔日洪涝的“痛点”到如今文旅的“亮点”,沙河大街的变迁,正是涞源城市蝶变与民生温度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