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来》全国公映掀起潮汕电影热!原来,这里藏着百年光影密码

   日期:2025-08-26    作者:uhp51 移动:http://as.tongchengxian.cn/mobile/quote/422.html

“天生我夏雨来,人称我夏秀才……”熟悉的旋律一响起,瞬间唤醒几代潮汕人深藏心底的乡愁。

8月16日,潮汕方言古装悬疑喜剧电影《夏雨来》在全国正式上映,成为首部全潮汕方言的院线电影。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爸,我一定行的》和《带你去见我妈》等潮汕方言电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更有不少知名影片如《四海》《逆风而行》等纷纷选择在汕头取景。这些影片在收获不菲票房的同时,也在潮汕地区掀起一轮“电影热”。

其实,潮汕地区还藏着一个“电影村”,曾孕育出“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这个潮汕小村庄,被北京大学李道新教授誉为“中国电影原乡”,它便是位于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的上盐村。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as.tongchengxian.cn/file/upload/202508/26/115901982.jpg" />

上盐村。

借着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和“影视政策十五条”的东风,上盐村正以电影为笔、非遗为墨,全力打造潮汕影乡枢纽。近日,记者走进上盐村,跟随95后返乡青年、上盐电影村主理人郑一见,探寻这条村民共绘的影旅融合新路径。

百年光影:

“中国电影之父”故里的华丽变身

电影文化广场、胶片步道、电影长廊……走进上盐村,仿佛置身于电影的世界。电影文化广场中央,巨型胶片雕塑直指苍穹;胶片步道上,中国电影的足迹清晰可辨;电影长廊里,经典海报与剧照铺就时光隧道,带人穿梭回往昔岁月。村口“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故里——上盐村”的标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这个小村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特殊坐标。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as.tongchengxian.cn/file/upload/202508/26/115901332.jpg" />

上盐电影村广场。

这座潮汕小村庄,走出了“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郑正秋一生编导五十余部影片,他编导的50余部影片,从《难夫难妻》到《孤儿救祖记》,奠定了中国电影的叙事根基。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as.tongchengxian.cn/file/upload/202508/26/115901582.jpg" />

郑正秋故居。

穿过电影文化廊,郑正秋故居便映入眼帘。这座始建于1886年的潮汕“四点金”建筑,静静诉说着往昔岁月。记者在故居内看到,全息投影、油墨投影、史实资料等多元展陈手段,让故居成为跨越时空的“电影课堂”,与相邻的百年潮影馆相得益彰,将潮籍电影名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as.tongchengxian.cn/file/upload/202508/26/115902702.jpg" />

故居内的郑正秋雕像。

2023年初,成田镇对郑正秋故居进行修缮,并以此为核心,结合“侨乡水韵 文化成田”规划,打造电影文化村。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as.tongchengxian.cn/file/upload/202508/26/115902172.jpg" />

全息投影技术让故居成为跨越时空的“电影课堂”。

如今,青石板路、百年炮楼、蜿蜒河道与翔集鱼鸟,共同构成这座拥有百年电影基因乡村的崭新图景。

影乡寻根:

“一村三地”打造“中国电影原乡”

走出郑正秋故居,沿村道穿过石板门,便来到上盐电影工作室。工作室内,上盐电影村主理人郑一见正与团队成员围在屏幕前热烈讨论。“烟火地纪录片第三季我们就在上盐村取景,可以运用AI新技术为上盐电影村打造品牌IP,再结合取景地资源,把当地潮汕文化元素串联起来。”这位95后纪录片导演分享着自己的创作灵感,眼神专注。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as.tongchengxian.cn/file/upload/202508/26/115902472.jpg" />

郑一见(右)受邀返乡。

今年5月,受当地政府邀请,郑一见暂停手头项目返乡,心中怀揣着对家乡文化发展的期盼和热忱——希望有条件将上盐电影村打造成为“中国电影原乡”,将“潮汕影乡”这一文化IP推向世界。

“虽然到上盐村才短短两三个月,但一直马不停蹄,忙到停不下来。”郑一见告诉记者,“经多方洽谈,北京电影学院某教授已经有意向在上盐村建立工作室,这也是‘电影南下’的项目之一。”

除了“引进来”外,郑一见还主动“走出去”,向海内外推介“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故里上盐电影村”。今年6月,他携“文化兴乡计划”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并向全球影人发出共创“潮汕影乡”的盛情邀约。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as.tongchengxian.cn/file/upload/202508/26/115903572.jpg" />

郑一见(右)携“文化兴乡计划”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

郑一见向记者畅谈起他的文化兴乡“一村三地”计划:希望结合2.2平方公里的潮汕传统村貌、英歌舞、粿品工坊、节庆民俗等资源打造“潮汕主题一站式影视取景地”服务清单;依托郑正秋故里的文化资源,组织电影和潮汕文化研究,营造“中国电影之父文化研究和再造高地”;以及建立线下沙龙研学空间的“数字游民社交地”。从“一村三地”串联侨乡水韵文化带,形成“一村一带”,搭建起区域影视拍摄、文化旅游及乡村振兴深度联动平台。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as.tongchengxian.cn/file/upload/202508/26/115903642.jpg" />

上盐村戏台广场。

“这不是简单的文旅项目,我们想保护好中国影人的精神原乡。”郑一见告诉记者,此次上海之行期间,他结识了北京大学的李道新教授。李教授曾研究郑正秋40多年,发现郑正秋除了是电影家外,还是演说家、小说家、戏剧家和评论家,李道新建言,郑正秋故里应提升为“中国电影原乡”的高度建设。

“这一提议让我们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郑一见说,目前团队正与李道新教授保持紧密联系,为申报“中国电影原乡”努力。此外,今年底还计划举办第二届上盐电影文化活动,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打造潮汕影乡枢纽。

影旅共舞:

村民当“群演”点燃文旅新体验

打造“原乡”的同时,郑一见更着力引入文商旅项目,让电影镜头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支点。上盐村探索的“影旅融合”路径,不仅吸引游客和剧组,更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家门口吃上“电影饭”。

记者采访期间,工作室外突然传来孩童的欢笑声。郑一见微微一笑:“这正是上盐电影村的特征——活态的乡村。”他举例说道,如果有剧组需要复刻潮汕中秋烧塔民俗场景,当地政府会尽心尽力配合协调重现盛况,而孩子们的欢笑声就是最真实的氛围营造。“让村民当‘群演’,这种客主共生、文脉相承和原汁原味的‘烟火气’,是任何影视城都无法复制的。”

郑一见团队还大胆创新,在上盐村实验英歌旅拍引入剧和英歌健身等多种创新文旅项目。其中,“英歌旅拍”项目由潮南西岐英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担任教练,并提供全套传统服饰、专业脸绘及动作教学,游客可选择拍立得写真或动态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英歌舞初体验”,项目的部分收益将反哺村集体。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as.tongchengxian.cn/file/upload/202508/26/115903632.jpg" />

郑一见向记者演示英歌健身操。

他们还推出了“无妆版”英歌健身操,融合英歌槌击动作与汕头市非遗中医正骨复位疗法,兼具潮汕武术韵味与有氧运动原理,吸引更多人参与。“政府免费提供工作室场地,我们负责内容造血。”郑一见展示正在体验英歌健身的游客照片,“最终目标是让村民在家门口获得文旅收益。”

从扮演乡民群演,到指导英歌动作;从再现古老民俗,到教授非遗体验,上盐村的村民们正以主人翁的姿态,深度融入影视产业链和乡村旅游中。影旅融合不仅盘活了古村资源,更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今后随着更多剧组和游客的到来,上盐村村民‘家门口当演员、靠技艺致富’的故事,将有望成为乡村振兴浪潮中一道新的亮丽风景线。”郑一见信心满满。

暮色中的上盐村广场,村民练习英歌健身操的身影与百年炮楼相映成趣。河岸音乐会的余韵未散,露天电影的光影又起。在这里,百年光影照亮的不只是银幕传奇,更是万家灯火的乡村振兴路。

政企奔赴:

推动汕头影视产业腾飞

上盐村的华丽蜕变,是汕头市借力影视产业政策,探索影旅融合、撬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汕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浓厚的“电影基因”,这里走出了郑正秋、蔡楚生、陈波儿等电影先驱,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百年电影文化,孕育了汕头丰沃的影视土壤,独特的人文风情和优越的自然风光,也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as.tongchengxian.cn/file/upload/202508/26/115903632(1).jpg" />

上盐村里的电影元素随处可见。

今年5月,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制定印发了《关于推动广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汕头根据自身影视产业发展状况和特点,初步制定并即将推出《汕头市影视产业服务措施》,其中包括加大资金扶持激励、强化数字资源赋能、提供拍摄场地支持等,支持汕头影视产业的发展。

7月26日,汕头市召开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多位影视行业导演、编剧和文化传媒公司代表齐聚一堂研究探讨贯彻落实“广东影视政策15条”、优化影视产业服务具体措施,共同谋划汕头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as.tongchengxian.cn/file/upload/202508/26/115904582.jpg" />

历史上潮汕地区电影人才辈出。

青年导演、编剧杨哲霖是电影《夏雨来》的编剧和执行导演。在他看来,潮汕独特的文化可以为创作者提供改编和开发非遗元素的项目,此次上映的电影《夏雨来》便是将潮汕非遗与“夏雨来”这一潮汕经典IP相结合,一次性展示潮汕独有且优秀的文化元素,将潮汕地区的民间故事和独特理念传达给所有对潮汕文化感兴趣的观众。

“我们将借着广东省《影视政策十五条》的政策春风,积极对接‘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规划,争取纳入省级影视选题库和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协同发展重点项目,”郑一见告诉记者,下一步将通过“拍一个景留一个景,拍一部剧促一方兴”的模式,联动影视拍摄与乡村文旅振兴,不断扩大“潮汕影乡IP”影响力。

汕头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打好影视产业扶持政策“组合拳”,希望广大电影工作者扎根汕头丰沃文化土壤,沉下身心开展精品创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作出新贡献。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