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今年以来,零碳园区相关政策频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作出明确部署,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及支持政策,推动园区低碳转型。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副研究员白卫国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零碳园区建设是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市场开市、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后的又一重要举措,从国家到地方的零碳园区政策频出,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具体实施方案,有利于指导零碳园区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多样性。”
各地在零碳园区规划中都注重结合本地资源产业特点。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模式,可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和典型做法,提升试点工作任务部署同零碳园区规模化建设目标的适配性,推动既有园区的低碳转型和零碳园区的新增设立。“因地制宜有利于细化各个零碳园区的节能减碳路径,立足园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实现差异化突围,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延伸绿色链条、突破贸易壁垒、带动传统工业转型,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全链条优势重塑与价值跃升。”
“比如,四川依托水资源优势,聚焦‘水电+储能’基荷保障,构建绿色高载能产业与周边清洁能源高效对接的零碳园区。广州、深圳凭借制造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推广覆盖分布式光伏与智能微网,构建能源自给坚韧的绿色园区。青海依托光伏、风电资源,打造‘风光储氢’一体化的零碳产业园,实现绿电就地转化以支撑高载能产业。”孙传旺举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