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盛夏星城,奋进鼓点如潮奔涌;年中节点,芙蓉热浪澎湃向前。从产业高地到城市动脉,从发展创新到民生福祉,芙蓉区以冲刺之姿跑赢“上半场”,更以决胜之态擂响“下半程”战鼓。长沙市芙蓉区融媒体中心、红网长沙站共同策划系列专题报道 《热浪“项”前,芙蓉澎湃》,跟随这片热土上“高歌快进”的夏日节奏,记录芙蓉聚力攻坚、奋勇争先的火热实践,见证其蓄势聚力、决胜全年的澎湃动能。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贺卫玲 长沙报道
2025年7月,湖南农业大学东门,机械轰鸣声中,湘郡培粹实验中学隆平校区项目桩基施工正酣。教学楼1号栋、体艺楼的桩基已然落成,教学楼2号栋与学生宿舍的桩基工程紧随其后。这座投资3.97亿元、占地82.63亩的崭新学府,预计将于2026年8月正式交付,为隆平片区注入4400个优质学位。这是2025年上半年,长沙市芙蓉区教育版图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亦是其“跨河东进”战略下教育资源加速布局的生动缩影。
芙蓉区委、区政府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将教育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先手棋”,通过持续加大投入、引进优质资源、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等举措,全面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跨越。上半年,全区教育项目建设多点开花,中学、小学齐头并进,一幅高质量教育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中学:名校引领 科创赋能 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
湘郡培粹实验中学隆平校区规划图。
浏阳河以东,隆平片区的教育蓝图正被优质中学项目有力擘画。
作为岳麓山实验室集聚区农大片区配套中学,湘郡培粹实验中学隆平校区于6月25日正式开工,这一标志性事件拉开了芙蓉教育“东进”的大幕。该校区建成后将新增4400个学位,涵盖初中和高中教育,形成贯穿式培养体系。值得关注的是,隆平校区并非独立办学,而是湘郡培粹本部直属的“一校两址”公办分校区,系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这意味着其将直接共享本部36年的办学积淀与优质资源。
湘郡培粹实验中学隆平校区建设工地现场。
湘郡培粹实验中学作为长沙改革开放后首批民办完全中学,2016年由长郡中学全面托管,2022年转制为市直属公办完全中学,连续7年获评长沙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优秀”等级,近年来更向长郡中学输送了8名国家集训队员、28名五大学科竞赛奖牌获得者,其构建的初高中创新人才贯通培养“长郡范式”已被证明是成功的育人模式。
学校负责人明确表示,隆平校区将延续本部“粹教育”基因,实行“五统一”机制——统一管理、统一师资、统一课程、统一资源、统一拔创培养,确保教育品质不打折。
与隆平校区的新建相呼应,长沙市一中初级中学的提质改造工程在2025年上半年取得显著成效。在芙蓉区委、区政府的全方位支持和保障下,学校各项硬件设施全面升级,经改扩建后,校内设有3栋教学楼、48间教室,办学规模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该校的智能化改造延伸至校园每个角落:新建地下停车场配备智能停车和车牌识别技术,全面实现智能化管理;新学生食堂在规模、布局、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并已于今年春季学期开学时正式投入使用,为学生成长筑牢“营养基石”。作为长沙市未来学校创建校之一,长沙市一中初级中学的提质改造,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是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革新,为芙蓉区中学教育现代化提供了范本。
小学:优质资源集聚 智慧校园先行 打造特色育人空间
河东片区,现代化小学正以智慧与特色回应民生期待。
大同实验小学的即将建成与大同瑞致小学的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加上长沙市一中附属小学的高标准建设,共同构成了小学教育“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
位于长沙市芙蓉区红旗路与滨河路交汇处西南角的大同实验小学,是2025年上半年小学建设的焦点项目。学校占地33亩,规划24个教学班,可招收学生约1100人,自启动建设以来便备受瞩目。
大同实验小学规划图。
截至7月中旬,大同实验小学的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室内外装修于7月15日完工;园林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计划于8月10日左右完成;设施设备采购有序推进,将于8月初到位,为秋季开学做好充分准备。从硬件配置来看,学校配备了先进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和教育教学设施,拥有现代化教室、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少先队活动室、多功能厅、学生食堂以及丰富的运动场馆,全面满足师生学习和活动需求。
与此同时,大同瑞致小学的改扩建工程也在2025年上半年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该校综合楼主体1-6层已完成建设,正进行室内外装修,食堂改造也在同步进行中。项目建成后,将增加24个初中班,每个班50人,可有效缓解中交中央公园、五号安置小区、长房·云河玖叙、美的云樾等楼盘及小区的入学压力,进一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大同瑞致小学改扩建后效果图。
高位统筹 协同推进 书写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篇章
从湘郡培粹隆平校区打下的第一根桩基,到大同实验小学智慧教室即将迎来的琅琅书声;从长沙市一中初级中学智能实验室的尖端设备,到未来K12贯通培养的宏伟蓝图,芙蓉区以教育为支点,撬动浏阳河东岸的崛起。每一所新校的落成、每一次设施的升级,都在为“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蝶变积蓄力量。
芙蓉区教育项目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高位统筹与各部门的协同发力。从项目规划到施工建设,从资源调配到质量监管,形成了一套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投入规模来看,芙蓉区对教育的重视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投入上。仅隆平片区,自2023年教育配套规划发布以来,芙蓉区累计投入4.1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5所;在资源整合方面,芙蓉区创新采用“名校+新校”“高校+中小学”的合作模式,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张与辐射。
从区域布局来看,芙蓉区教育建设呈现出“东西呼应、全域提升”的特点。浏阳河以东的隆平片区是教育建设的重点区域,湘郡培粹实验中学隆平校区等项目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该片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局面;而长沙市一中初级中学、大同瑞致小学等学校的提质改造,则进一步优化了核心区域的教育资源配置。这种全域推进的建设格局,正在推动芙蓉区从“教育优质均衡”向“教育优质全域”跨越。